韩村纺织成品需要诸多工序,首先把棉花用扎花机脱籽后,再用弹花机弹匀、弹细。用高粱杆上节,放在棉花线绒上,搓成一个个长有尺余的小空条。用纺车把棉花条纺成线。用打车子把棉线拐成线拐。用各种颜色经过高温把线子染成所需的颜色。把线拐放在已脱面筋的面浆中揉匀以求韧性较大,拉力较强,不容易断线的目的。把线拐篓在子上。算出经线需多少,纬线多少,再把篓子上的线经在一起。用竹刷子把线上的浆糊刷开,然后卷在稳定的“胜子”上。两个人把刷好的经线线头掏入缯和杼上,然后卷在卷布轴上。用纺车把纬线纺在罗伏上。把罗伏放在梭子里进行穿梭,下面用脚蹬,脚蹬板带动经线上下穿插织布。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手工技艺逐渐消失,在韩村乡大韩村至今还保留着此种纺织工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清丰人民不断把粗布做的鞋、帽、汗衫、裤子等支援前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邓小平同志誉为:“清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2010年2月,韩村纺织印染工艺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