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瑰宝丨清丰县非遗项目《许氏古埙》荣获2024年“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乡村好物展优秀作品”称号!
发布时间:2025-04-11   文章来源:清丰发布;  编辑: 浏览量:0   --   

“天之诱民,如埙如箎”

在濮阳清丰这片文化沃土上

许氏古埙历经代代传承

以泥土为魂、以音韵为魄

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记忆

今日,让我们循着埙声

走进许氏古埙的千年故事


从古音到非遗殿堂的演变


      许氏古埙的技艺根系深植于黄河文明,其形制可追溯至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单孔陶埙(距今7000年)与濮阳贾湖骨笛的共鸣体系,埙身十孔暗合《周易》阴阳平衡之道,音阶排列如太极流转,被誉为“凝固的《乐经》”。

      许胜达,清丰县瓦屋头镇人,作为濮阳市古埙制作与演奏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许氏古埙当代复兴的核心人物。2012年,他与古埙结缘,潜心研习古法技艺。2016年拜师古埙大师李蕴林,深研音律与制作精髓。2022年,他在濮阳创立首个专注民族吹管乐文化传播的基地——传奇国乐艺术馆。许胜达以复原唐宋古埙形制、开发创新音色为己任,让古埙从博物馆走向现代舞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640 (13)

从陶土到传统乐器的淬炼

      许氏古埙的制作是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其制作需历经选土、塑形、调音、烧制等12道工序,每一步皆需匠人“以耳代目”,凭借经验把控音色。

     其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古法复原。沿用商周“梨形埙”形制,音孔布局遵循《周礼》记载,音域宽广如诉如慕。二是创新融合。融入现代声学原理,开发出高音埙、合奏埙等新品类,适应多元演出需求。三是文化符号。埙身常雕刻龙纹、甲骨文等濮阳特色元素,成为“中华龙乡”的文化名片。

640 (14)

从乡村到省级舞台的绽放

      在2024年“豫出彩·一起来”河南省惠民文化活动中,由清丰县文化合作社总社选送的非遗项目《许氏古埙》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表达,从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乡村好物展优秀作品”。

      这一承载千年历史的陶制乐器,通过非遗传承人许胜达对古埙制作技艺的守正创新,将传统音律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既展现了古埙“埙唱而篪和”的原始音色魅力,又通过文创开发赋予其当代生命力。该奖项的获得不仅彰显了濮阳非遗活态传承的丰硕成果,更成为全省以文化合作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案例。

640 (15)

从殷墟的祭祀之音到今日的惠民舞台

许氏古埙用千年坚守证明

真正的文化传承

在每一次指尖与陶土的触碰里

在每一缕埙音与心灵的共振里

让许氏古埙带领我们——  

以泥土为媒,与历史共呼吸

以音律为舟,向未来启新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电话:0393—7229222
地址:清丰县朝阳路与凤鸣路交叉口东100米路南
邮箱:qfxwhg@163.com
技术支持:清丰县数字文化馆